| 項次 |
標題新聞 |
資訊來源 |
日期 |
| 1 |
櫃買交易黃金 門檻調降了 |
摘錄經濟A 12 |
2025-10-31 |
櫃買中心為降低投資門檻,方便投資人參與黃金投資,櫃買黃金現貨交易平台自今年10月1日起,最小交易單位調整為「1台錢」(3.75公克),讓有意參與黃金現貨投資的小資族與年輕族群均能輕鬆將黃金納入資產配置。
該制度上線後,10月以來,截至21日的單月日均成交值已突破歷史新高,其中有四個交易日成交值超過1億元,10月份累積交易投資人數為9月全月交易人數五倍餘,有效擴大市場功能及投資人參與。
投資人只需透過買賣股票的證券帳戶、集保帳戶及銀行交割帳戶,並簽署風險預告書即可進行委託買賣,不需額外開戶。
投資人可以在開戶證券商提供的下單介面輸入「AU9901」或「AU9902」代號查詢最新報價,並輸入欲交易數量,交易過程跟買賣股票一樣。
目前櫃買黃金現貨交易平台上交易的商品包括「臺銀金(代號:AU9901)」及「一銀金(代號:AU9902)」等二檔,由國內最具公信力的臺灣銀行及第一商業銀行擔任造市商,在平台上負責提供買賣報價,市場價格透明且流動性佳,交易採用新台幣報價結算,操作簡單,適合各類型投資人。投資人可洽詢證券商營業員或透過櫃買中心官網「黃金現貨市況報導」查詢最新報價。
|
| 2 |
臺銀看展望 震盪盤堅 |
摘錄經濟A 12 |
2025-10-31 |
臺灣銀行貴金屬部表示,長期而言,受利率下降、全球央行持續購金、地緣政治風險高及美國財政赤字與經濟等問題,不確定性仍高下,黃金價格可望持續震盪盤堅,惟國際金價在屢創新高後,累積漲幅不小且處過熱區,隨時有技術性修正之可能,未來波動將加劇。
黃金具備流動性及穩定性特性,也是平衡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歐洲央行報告指出,黃金已超越歐元成為第二大儲備資產;世界黃金協會報告亦指出,黃金已成為全球央行儲備資產「穩定錨」,8月底其儲備比率(不計入Fed)為1996年以來首次超越美債。
近期各投行紛調高2026年黃金目標價至4,500美元至5,000美元,為富裕投資人多元化投資組合重要選項,投資人可酌量增加黃金在長期配置的比重,並依投資屬性為積極型、穩健型或保守型,採分批布局方式買入黃金撲滿、黃金存摺、實體小金條或金幣,配置黃金的部位,平衡資產風險及收益。
|
| 3 |
專家:三大因素 牽動行情 |
摘錄經濟A 12 |
2025-10-31 |
臺灣銀行貴金屬部表示,影響國際黃金現貨價格有三大面向,第一是供給與需求,因黃金的供給來源可區分為金礦產出、回流黃金及生產者避險賣出等,當礦產供應減少,市場供給緊縮將推升金價,反之亦然。黃金需求包括飾金需求、央行購金、工業需求及投資性需求等,近年來多國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儲備以分散風險,及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投資性需求占比逐年提升,皆對金價上漲提供相當大的助力。
第二是美元與利率,由於黃金價格係以美元報價,故其與美元呈負相關走勢,即美元上漲時金價下跌,美元下跌時金價上漲;當美元因利率走升而升值時,購買黃金成本將增加,當美元因利率下降而貶值時,購買黃金的成本將隨之降低。但這並非一成不變的定律,當市場不確定性因素提高時,資金可能同時流向美元及黃金市場,導致美元與金價出現同步上漲之走勢。
第三是戰爭、政經情勢與通貨膨脹,每當出現戰爭、地緣政治風險或政經情勢緊張時,投資人避險情緒就會升高,可能增加購買黃金的意願。另外當商品價格上漲時,民眾會受貨幣實質購買力將下降的預期心理影響,進而增加購買黃金以對抗通貨膨脹。
臺灣銀行貴金屬部表示,2025年初受到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推行多項具爭議性政策影響,造成全球市場動盪加劇,避險買盤持續流入金市,4月川普首次公布對多國加徵對等關稅,稅率遠高於預期,市場恐慌情緒驟升,金價突破3,000美元大關,加上市場樂觀預期聯準會降息,金價續漲至3,500美元,雖美中談判將關稅延後生效,市場避險情緒消退下,金價一度回落至3,120美元。
但因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美國財政赤字惡化引發美債疑慮、市場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擔憂、美國就業數據弱化、9月聯準會如市場預期降息1碼,會後點陣圖顯示年底前仍有降息2碼空間、美國因預算危機兩黨僵持,白宮宣布於10月1日正式關門、中國公布稀土管制措施,川普宣布對中國徵收額外100%關稅,並對晶片設計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
市場擔憂美中貿易戰復燃等諸多對全球經濟不利因素,造成避險買盤持續湧入金市,推升金價一路上漲站上4,100美元,屢屢刷新歷史新高迄今。
|
| 4 |
金價降溫 臺銀:恐回測4,000美元 |
摘錄工商C3版 |
2025-10-28 |
國際金價自歷史高點回落後,本周走勢持續疲軟,臺灣銀行指出,若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有再降溫跡象,不排除金價可能往下回測4,000美元整數關卡;不過,美國最新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低於市場預期,市場樂觀看待聯準會(Fed)降息,若本周利率決策會議後釋出偏鴿訊號,資金重返金市,金價仍有望再次挑戰史上新高。
金價上周初延續漲勢,來到4,381美元歷史新高,而後受到美元指數反彈,加上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之後有機會與中國大陸達成貿易協議,市場避險情緒降溫影響,賣壓大舉出籠,引發大量拋售潮,最低一路下挫至4,003美元。臺銀黃金存摺牌價也在近期突破每公克新台幣4,300元價位後回落,27日最後一盤賣出價4,045元,為近一周來低點。
公股銀行表示,隨金價熱潮降溫,技術性賣壓出籠,由於投機性部位逢高檔平倉,加上美國政府關門令經濟數據公布延宕,上周黃金多頭熱潮降溫。觀察技術線型,5日均線轉為下彎並跌破10日均線形成死亡交叉,中期指標MACD(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由正轉負,為今年8月底以來首見。
臺銀分析,近期支撐金價因素有三,第一,基本面預期印度節慶黃金需求不弱;其次,市場面美國最新通膨數據低於市場預期;第三,技術面短期指標KD(隨機指標)與RSI(相對強弱指標)接近超賣區。利空因素則需留意全球最大黃金ETF SPDR持有量略減、中美有望達成貿易協議、中期指標MACD由正轉負等。
長線來看,公股銀認為,目前央行買盤及ETF投資需求等基本面尚未改變,在聯準會降息預期與投資組合多元化的需求下,黃金ETF有望持續吸引資金,多家投行亦持續看好金價表現至明年。
|
| 5 |
合庫銀 一年裁撤21家分行 |
摘錄工商A9版 |
2025-10-27 |
為因應數位化浪潮及客戶臨櫃交易需求減少,合庫銀行自2024年6 月啟動分行整併作業,迄今已完成裁撤北中南共15家分行,接下來預 定於2025年11月24日再裁撤松江等6家分行,合計一年多來共裁撤21 家分行。
合庫銀觀察,客戶交易習慣逐漸採自動化設備或數位線上服務,數 位金融交易方式愈發普遍,分行臨櫃來客人數日益減少,全體國銀國 內分行總家數也由2004年3,460家,至2025年8月底減少為3,358家, 呈現下降趨勢。
合庫銀歷經多次合併部分基層金融機構及農民銀行,國內分行家數 一度超逾300家,造成部分分行間距離過近,業務範圍高度重疊,無 法發揮營業據點效益。
因此,合庫銀指出,在遵循政府普惠金融政策前提下,規畫將距離 較相近、業務範圍重疊的分行進行整併裁撤,藉以集中資源並釋出人 力用於擴充其他分行的人員配置,有助於提升客戶服務品質、落實法 令遵循、執行防堵詐騙暨防制洗錢暨打擊資恐成效,以及強化內部控 制與整體經營績效;裁撤完成後,合庫銀仍擁有全國最多的分行通路 ,維持遍布全國各地綿密服務網絡。
相較之下,其他公股銀行多暫無分行增減計畫,兆豐銀行表示,有 鑑於金融科技發展以及客戶交易習慣變遷,現階段雖暫無新增或裁撤 實體營業據點規劃,但未來持續依金融市場營運環境變化評估調整。
臺灣銀行指出,配合政策經營下,部分業務相較於其他銀行有差異 性及不可替代性,因此在評估據點設置除商業利益考量外,也須兼顧 普惠金融下金融服務的可及性。另順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對於實體 分行仰賴式微,加上主管機關對於銀行新設分行執照控管嚴謹,目前 拓展策略以現有營業據點規模,推動各項業務及營運數位化轉型為主 。
土地銀行則表示,為因應經濟環境變遷、提升營業據點經營效益, 將持續就現存分行的經營績效、營運成本、規模、鄰近分行距離、市 場競爭等因素檢討,分析是否須作遷移或整併等規劃。
|
| 6 |
留意四大陷阱 偷走你的退休金 |
摘錄工商B 11 |
2025-10-26 |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退休人口持續增加,但如何避免「坐吃山空」 成為許多退休族的共同課題。公股銀行觀察,不少退休族在財務規劃 上出現盲點,常因低估通膨而錯估生活開銷、誤判投資風險、衝動消 費或是過度金援子女等,導致超支狀況,甚至侵蝕原本準備好的養老 金。
兆豐銀行指出,退休族群最常見的超支情形,多半來自於醫療與長 照費用高於原先估計,再加上通膨長期推升生活成本,導致退休金購 買力逐漸下降。部分退休族也會因子女教育或購屋支援而增加額外支 出,使得財務壓力進一步增加;若退休後追求更高生活品質,例如旅 遊與娛樂支出成長,也容易造成預算超支。此外,如不幸遇到投資失 利,資產本金受到侵蝕,更會對長期財務穩定造成影響。
臺灣銀行亦觀察,退休族常見的超支原因包括資助成年子女、頻繁 旅行、衝動消費、忽略未來醫療與長照費用與過度樂觀等,通常過度 相信儲蓄足夠,愈容易造成支出失控。
土地銀行提醒,為了避免低估通膨所導致的生活成本上升,應控制 每年自資產提領的退休金支出比例,搭配投資部分資產於抗通脹工具 ,並定時追蹤通膨相關指數作為制定費用預算的使用參考,且提早購 買好長照險或醫療險,並預留一定比例退休金作為醫療基金。
兆豐銀建議,可以及早透過醫療險與長照險來轉嫁不確定支出,並 在資產配置中保留一定比例投資部位,以確保資金能隨時間增值並對 抗通膨。同時,應清楚劃分家庭財務界線,避免因子女需求而影響自 身退休生活品質;日常支出方面,也宜建立預算並採取定期提領方式 ,使現金流更規律化。
合庫銀行表示,退休理財的重點不僅在於累積資產,更在於確保資 金可長久支撐退休生活,退休族應定期檢視資產配置,以醫療、長照 險保障健康風險,年金險、境外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確保穩定現金流, 並適度配置具成長潛力的基金或ETF,以平衡收益與風險。
臺銀也提到,退休族群應控管每年從退休金中提領的比例,例如3 ~4%法則,並建立預算紀律與記帳習慣,提前規劃醫療與長照保險 ,且避免衝動消費,更要與子女溝通財務界線,避免超支狀況發生, 確保退休生活安穩無虞。
|
| 7 |
五大銀行新增房貸探低 |
摘錄經濟A10版 |
2025-10-23 |
中央銀行最新公布9月本國五大銀行(臺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
做放款加權平均利率再下滑至2.12%,整體利率下降主因在於貸款結構的改變。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葉盛昨(22)日分析,在購屋貸款方面,低利的新青安貸款占
比提高;資本支出貸款中,高利的土地融資金額減少;周轉金貸款則因低利的政
府及大額企業貸款增加。唯獨消費性貸款因風險溢價因素利率上升。其中9月新
承作購屋貸款金額505億元,這是2023年5月約二年半以來新低。
葉盛表示,整體房市交易趨緩,六都9月買賣移轉棟數月減3.53%,年減29.5%。
累計今年前九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減27.85%。9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除台
北市外,其餘五都的移轉棟數均呈現月減,且六都年減幅均達兩位數以上,顯示
市場交易量明顯縮減。
六都中,年減幅度超過三成的有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央行選擇性信用管
制,規範貸款成數,對房市交易發揮影響。
葉盛指出,9月份新青安貸款金額為222億元,占比自前一月40.54%升至43.96%,
創下新高。儘管整體購屋貸款金額下降,但因利率較低的新青安貸款比重增加,
拉低了整體房貸利率。
在房價指數方面,根據信義房價指數顯示,9月大台北地區房價年減1.67%。永慶
房產集團發布的第3季房價指數顯示,全台房價季減2.75%,年減6.84%,跌幅明
顯。
央行最新出爐的業務報告也顯示,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餘額、購置住宅貸款餘
額、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已分別自近期高點,也就是去年9月底的9.4%、11.3%,
以及10月底的4.7%,降至今年8月底的4.9%、6.3%、0.7%。
|
| 8 |
五大銀行9月新增房貸 兩年多新低 |
摘錄工商A5版 |
2025-10-23 |
房市信用管制措施見效,房市熱度明顯降溫。中央銀行22日公布9 月五大銀
行新承做房貸金額及利率,月減111.54億元至505.04億元, 創2023年5月以來的
二年五個月新低,利率同步降至2.294%。
央行公布9月五大銀行臺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做放 款加權
平均利率為2.12%,較8月的2.196%下降0.076個百分點,除 消費性貸款利率上
揚外,其餘各類貸款利率均下降。若不含國庫借款 ,新承做放款加權平均利率
同步降為2.155%。
房貸方面,9月新承作金額明顯下滑,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葉盛說明 ,主要
受到移轉棟數減少所致,9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16,075棟 ,月減3.53%,且
年減29.55%,前九月則年減27.85%;六都9月移 轉棟數全數呈現年減,尤其新
北市年減38.32%最低迷,其次為高雄 年減35.2%、台南年減32.38%。
反映當前移轉棟數減少、買氣下滑,9月信義房屋大台北房價月指 數雖月
增0.77%,但年減幅達1.67%。另,根據永慶房屋全國今年前 三季房價指數是
143.8,季減2.75%、年減6.84%,均反映當前房價 已開始鬆動。
根據央行的書面報告,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也從去年高點3 7.61%,
降至今年8月底的36.71%。央行指出,管制措施執行成效逐 漸顯現,房市交易
降溫,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下降,房價漲幅趨緩 。
葉盛分析,9月整體房市交易量持續萎縮,整體呈現量縮價鬆動, 9月房市
整體量能持續下滑,且今年以來一直是這樣的情況,除過年 當月因比較基期不
同,其餘月份大方向都呈現趨緩。但他強調,房市 降溫有很多因素,央行選擇
性信用管制已逐步見效,但央行目的並非 打房,而是控管金融風險。
9月房貸利率小幅下滑至2.294%。葉盛表示,主因整體貸款金額下 降,相
對之下新青安房貸規模雖已趨緩,但比整體新增房貸降幅小, 在利率較低的新
青安房貸比重增加下,就使整體房貸利率下行。央行 統計9月五大行新承做新
青安房貸約222億元,占新承做房貸比率上升 至40.96%,創史上新高。
|
| 9 |
公股銀數位帳戶增速放緩 |
摘錄工商A 11 |
2025-10-22 |
據金管會統計,公股銀行今年上半年數位帳戶數達682萬戶,年成 長2成,其中以臺灣銀行年增44.75%居冠,其次是臺灣企銀44.12% 、土地銀行32.84%,其他銀行年增幅亦普遍達雙位數。不過,若與 第一季相比,整體成長速度已趨緩,顯示市場逐漸飽和。
數位帳戶便利性高,銀行業者通常會提供比一般帳戶更高的活存利 率,還會搭配跨行轉帳、提款等優惠。而公股銀提供的數位帳戶優惠 雖難敵民營,但近年大力推廣下,開戶數仍穩定成長。
觀察公股銀今年上半年數位帳戶數成長情形,除臺銀、臺企銀年增 逾4成、土銀年增逾3成外,兆豐銀行年增幅也超過2成,合庫、彰化 與第一銀行年增幅逾1成,僅華南銀行成長不達雙位數。
然而,隨數位帳戶市場飽和,加上警示戶增加,為了防範詐騙,多 數銀行今年一度暫停以自然人憑證做線上開戶驗證,也讓整體開戶成 長情形逐漸趨緩。
若從開戶數來看,截至今年6月底,以一銀數位帳戶數205萬戶居冠 ,其次依序為華銀及彰銀各105萬戶、合庫銀90萬戶、土銀62萬戶、 臺銀45萬戶、兆豐銀44萬戶、臺企銀22萬戶。
臺銀為了有效擴展年輕客群,今年度持續推出多項行銷活動,例如 以吉祥物「BUBI」全新設計的簽帳金融卡卡面,吸引不少年輕民眾申 辦;同時推出以就學貸款身分驗證申請開立數位存款帳戶方式,鼓勵 學生族群開立數存帳戶綁定學貸授扣,藉此擴大客群。
臺企銀也有吉祥物「Hokii企鵝」,其Hokii數存帳戶祭出最高2.9 %活存利率,每月提供20次跨行轉帳、12次跨行提款免手續費優惠。
土銀觀察,數位帳戶除提供新台幣存款優惠利率、跨行轉帳及提款 手續費優惠外,還有外匯存款、基金申購手續費等優惠,是提高客戶 申請數存帳戶的主要誘因。
|
| 10 |
穩定幣新商機 銀行業動起來 |
摘錄工商A4版 |
2025-10-22 |
穩定幣話題持續延燒。隨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目前已送進行政院, 國內穩定幣發行最可能由金融機構做起,公股銀行是否有機會先行受 矚目,據了解,此一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新發展趨勢,研究階段公股 、民營銀行均相當投入,並以公股銀行的臺銀進度最受矚目,現階段 主要以底層技術研究為主。
臺銀被視為最有可能發新台幣穩定幣的機構之一。據了解,臺銀對 穩定幣的技術層面研究,包括區塊鏈技術、如何記帳等,尚未切入應 用場景。公股銀主管認為,中央銀行曾表示RWA(現實世界資產)代 幣化愈成熟,穩定幣應用場景就愈多元,臺銀正進行的黃金RWA代幣 化PoC(概念驗證)實證,被視為台灣發行穩定幣的前身概念。
公股銀主管指出,RWA與穩定幣技術上差異不大,但應用場景完全 不同,RWA的交割,一定會用到類似穩定幣概念的代幣,也就是所謂 與法定貨幣連結的代幣,才能更即時快速地進行清算與交割,目前有 三大種類,分別是由央行準備發行的數位貨幣(CBDC)、存款代幣及 穩定幣。
目前臺銀對於黃金代幣化的研究,由於是實驗性質,因此先以假設 各使用者都有所謂的代幣作為前提。
相較於臺銀對政策任務的投入,其餘公股行庫對穩定幣更重視的是 商機的開發。第一銀行表示,配合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一銀已進 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將引進更多元的另類資產私募商品,包含「加 密貨幣基金」,以因應高資產客戶在財富管理及資產配置上的需求。
至於民營金融機構部分,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21日受訪時對於穩 定幣發表看法。他透露很多銀行都進行評估,但任何金融資產,有無 流動性是很大的關鍵。「假設你今天自己發(穩定幣),流動性很小 也不能連通,意義不大」。他認為,要思考的是怎麼去創造流動性。
|
| 11 |
外幣存款單月暴增4,729億 |
摘錄經濟A5版 |
2025-10-20 |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8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達14兆8,471億元,單月暴增4,729億元,改寫史上次高量、連兩個月成長,年增率終結連三月衰退、轉為正成長0.37%。
銀行圈指出,法人貨款湧入、AI出口暢旺是主因,但美國啟動降息循環恐成第4季變數。
金管會分析,8月外幣存款暴增受五大因素影響:法人戶貨款入帳、投資款匯回、收回國外存款、資金調度,以及美元升值。
若以8月底匯率30.605元計算,外幣存款折合4,851億美元,單月增加46億美元,已連續兩個月上升,顯示剔除匯率因素後,企業出口接單暢旺,使貨款入帳湧入銀行體系。
銀行業者指出,外幣存款暴增關鍵在AI應用與消費性電子備貨潮。高階晶片與伺服器出口暢旺,推升應收貨款匯入。8月出口金額續創新高,資金回流銀行體系明顯。
9月美元小幅回貶、美國降息使台美利差縮減,雖短期不利存款續增,但電子零組件出口衝破200億美元,AI動能仍支撐資金流。
法人預期,未來半年出口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企業貨款、貨運收入等可望穩定外幣存款量能。
金管會公布8月底國銀外幣存款數字(包括DBU、OBU與海外分行)。回顧今年走勢,首季僅小增510億元,第二季受美元暴跌衝擊,換算台幣計價的外幣存款一度蒸發1兆1,128億元寫史上最慘紀錄。
所幸7月起台幣持穩、企業發放股息調度資金,外幣存款月增3,260億元,8月再暴增4,729億元,僅次2022年9月歷史高點。
累計前八月外幣存款縮減金額已收斂至2,628億元,年增率轉正。外幣存款「兆元俱樂部」仍維持六強:中信銀、北富銀、兆豐銀、玉山銀、臺銀與第一銀行。
8月前十大外存行全線成長,臺銀月增601億元居首、兆豐595億元、中信571億元、第一銀545億元;年增率以北富銀10.9%最強、玉山銀8.7%次之。
金融圈認為,若AI出口熱度延續,外幣存款長期可望持穩;但若美元又回貶、企業資金回流告一段落,恐削弱第4季存款動能。
|
| 12 |
金價飆不停 黃金存摺湧錢潮 |
摘錄工商C3版 |
2025-10-20 |
國際黃金價格不斷飆升,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超過6成。但隨著美國 區域銀行傳出危機、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全球避險情緒再起,每盎司 金價直逼4,400美元,黃金存摺牌價同樣屢屢創高,掀起投資人追金 潮,今年來交易量呈現倍數成長。
黃金交易最大批發行臺灣銀行黃金存摺牌價,已來到每公克新台幣 4,000元之上,據統計,今年1~9月黃金存摺單筆交易量,相較2024 年同期成長約1倍,定期定額交易量也大增4成。臺銀指出,今年來受 諸多對全球經濟不利因素影響,避險買盤持續湧入金市,推升金價一 路上漲。雖金價創高後波動加劇,但投資信心樂觀下,客戶買賣意願 明顯增加。
「黃金王子」臺銀貴金屬部經理楊天立表示,今年黃金存摺交易量 持續增加,期間波動大,如2~4月、9月中旬後均有倍數成長,但5~ 8月則逐月減少4~5成,顯示有半數投資人選擇穩健投資、長期持有 ,另一半屬於較積極的短線操作。
金價飆高,現在入場會不會太晚?楊天立建議,可在資產組合中配 置至少10%的黃金,若本身已配置10%或更高比例,可採取觀望策略 ,短線操作者,需要對於金價隨時的回檔有心理準備。
長線而言,若對金價短線表現沒把握,定期定額是最好的方式,風 險會比自己判斷價格來得低,如臺銀以新台幣計價的黃金存摺,200 元就可單筆買進;定期定額、黃金撲滿成年人一個月3,000元、未成 年人一個月1,000元,即可設定定期投資,對小資族而言非常適合、 方便入手。
至於實體黃金部分,楊天立表示,買賣量確實有增加,但要注意實 體黃金有項特性,規格越小、單位成本會越高,當買非常小規格的黃 金時,所負擔的提煉、運輸及保管等成本會相對高一些,因此若要購 買實體黃金,應以較通行如一英兩或一台兩的規格更為適合。
|
| 13 |
公股銀警示帳戶增幅趨緩 最低不到兩成 |
摘錄工商A 10 |
2025-10-20 |
綜合財政部國庫署、金管會銀行局統計資料顯示,公股銀行警示帳 戶數逐年攀升,但增幅已逐漸趨緩;不過,若觀察2021年至2025年3 月底期間,公股銀警示帳戶數增幅普遍仍高於全體國銀(含郵局)平 均水準。
根據統計,近四年來各家公股銀警示帳戶數年增幅大多落在3成到 5成左右,截至2024年底警示帳戶數增幅較高的包括兆豐銀行、臺灣 企銀皆各逾4成,增幅最低的是第一銀行不到2成。
就2021年至2024年間警示帳戶數增幅來看,除臺灣銀行外,其他7 家公股銀增幅均已陸續趨緩。然而若與全體國銀(含郵局)平均水準 相比,僅2022年底臺銀、合庫銀行、彰化銀行及2024年底一銀增幅低 於民營銀行與郵局,其他公股銀增幅都高於平均。
進一步統計至2025年3月底,八家公股銀警示帳戶數年增幅皆較20 24年底放緩,其中一銀警示帳戶數更較2024年底略減13戶;八家公股 銀警示帳戶數合計共4萬2,206戶,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幅依序為兆豐 銀39.18%、土地銀行34.2%、臺企銀31.35%、華南銀行31.18%、 合庫銀31.01%、臺銀30.25%、彰銀26.01%、一銀6.66%。
同期間全體國銀(含郵局)警示帳戶數增幅為19.38%,同樣除了 一銀以外,各公股銀增幅仍高於同業平均水準。
對此,財政部國庫署指出,為因應近年警示帳戶數增加情形,各公 股銀皆已採取多項帳戶管理強化措施,包括精進開戶審查 、運用科 技偵測異常態樣及實施相關檢討機制等;而財政部除提示各公股金融 事業應配合政策精進相關防詐措施外,亦邀請檢察官演說相關實務經 驗。
|
| 14 |
中古屋價格鬆動 台銀、土銀 新青安進件趨緩 |
摘錄工商A7版 |
2025-10-18 |
《銀行法》第72條之2限額排除新青安,被視為房貸水龍頭扭開, 不過,據了解,近期公股銀行新青安進件量並無明顯增加,儘管有部 分銀行9月受理件數較8月回升,但整體變化不大,顯示房貸市場持續 降溫,房市交易量不如以往熱絡。
公股銀主管觀察,新青安申請趨緩情形明顯,房價部分,除預售屋 無法降價外,中古屋價格已出現鬆動,整體來看,中央銀行信用管制 奏效,關鍵在於限制貸款成數,對抑制房價上漲速度多少有些影響。
另據透露,前段時間不少民眾在其他銀行貸不到房貸,因而轉往臺 灣銀行、土地銀行申請,目前這兩家大型房貸行庫進件量已趨緩。其 中,土銀不受《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限制,臺銀比率則從26點多 上升至27點多,仍在安全範圍內。
公股銀主管指出,銀行房貸資金緊縮,主要是因受央行不動產放款 總量管控影響,但公股銀配合政策承作新青安房貸、一般首購及都更 危老等貸款,近一年來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不降反升,這部分目前央行 也給予彈性空間。
隨著政策鬆綁,雖然新青安進件量未明顯增加,但行庫房貸排撥情 形已逐漸改善,財政部長莊翠雲日前表示,新青安貸款9月起不受《 銀行法》第72條之2限制後,目前待撥件數與金額分別降到5,200多件 、566億元,金額及件數都較先前減少50~60%,等待撥款時間也縮 短至2個月以內。
根據財政部統計,新青安貸款自2023年8月上路以來,截至2025年 9月底,累計核貸13萬6,518戶,金額達1兆565億元。財政部強調,未 來將持續督導公股銀就新青安貸款執行優化措施,包含落實貸前徵審 、強化貸後管理,輔以跨部會資料勾稽、加強查核轉租、人頭戶或營 業等未符自住目的貸款,收回補貼利息及重新調整核貸條件。
|
| 15 |
公股銀 明年估加薪2~4% |
摘錄工商A6版 |
2025-10-17 |
公股銀行今年前三季獲利大多較去年同期成長,立委16日關心公股 銀明年度調薪計畫。據了解,往年若軍公教調薪,泛公股銀多會循往 例配合全體調薪,如今年啟動全面加薪,明年應無全面調薪計畫,但 仍有既有年度晉級加薪,平均幅度約落在2%~4%,依員工職級而定 。
九家公股銀除臺銀、土銀及輸銀為完全國營銀行,薪酬比照公務人 員,其餘泛公股銀近年連續多年調薪。以今年為例,軍公教調薪3% ,各公股銀多比照辦理全面調薪,再加上例行升等晉級調薪後,整體 平均調幅約4%~6%左右。
公股銀高層認為,加薪前提應視有沒有通膨壓力而定,金融業薪資 原本就優於多數產業,「企業有賺錢,多給員工獎金很合理,相對地 少賺就少給」,但如果年年加薪,長期下來人力成本墊高,也是一種 負擔。
立委並提到,少子化是國安問題,人口老化嚴重,若公股銀生育補 助能夠提高,將有助於鼓勵員工生育,如國內某大型金控每年符合第 一胎生育補助的員工僅200多人,以此舉例,假設每胎加10萬元,總 額約2,000多萬元,對公股銀來說,應該還可以負擔。
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相信公股代表們會積極為員工謀取福利;兆 豐金控暨銀行董事長董瑞斌指出,雖然明年不一定會針對全體員工加 薪,但仍可以從年度晉級、績效獎金等來提升員工薪資,生育補助部 分,兆豐目前為第一胎12萬元、第二胎15萬元、第三胎18萬元,未來 是否增加,可以再研究。
近期勞工請病假沒收全勤獎金議題掀起討論,臺灣金控暨銀行董事 長凌忠嫄說明,臺銀所有員工都是公務員,因此沒有全勤獎金。
董瑞斌說,兆豐銀設有全勤獎金、不休假獎金,其中不休假獎金採 比例計算,若是正常休假,仍會依規定發放,不會因休假而全數取消 。
|
| 16 |
公股銀發穩定幣 財長:自行決定 |
摘錄工商A4版 |
2025-10-17 |
穩定幣成國際金融界討論的熱門議題,台灣金融界是否跟進,央行 與金管會陸續表達支持的立場。財政部長莊翠雲16日在財委會業務報 告詢答時對此指出,金管會正在草擬相關法規,包括穩定幣未來發行 條件、透明度、連結的法定資產和監管等要件,同時也要看市場發展 的情況,像國外穩定幣有的是綁美元,有的是綁美債,公股銀行可視 市場情況,自行決定是否發行。
目前正攜手8家銀行進行黃金RWA代幣化應用驗證的臺銀,是台灣最 具代表性的銀行,另一以外匯業務擅長的兆豐銀,是否發行穩定幣也 頗受矚目,兩家銀行分別被視為新台幣、外幣穩定幣最有可能的發行 機構。
臺銀董事長凌忠嫄說明,作為國內唯一銷售實體黃金的銀行,黃金 RWA代幣化的研究,的確是由臺銀與其他銀行共同參與,目前正在進 行試驗階段;兆豐銀董事長董瑞斌表示,曾於例會受財政部邀請專家 針對穩定幣進行報告,並沒有進入到公股銀是否發行的討論階段。
立委指出,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台灣有空間發行穩定幣,將來 應會由金融機構發行,公股銀帶頭發行可以衝刺金融科技,並最有可 能的發行機構最大批發銀行,正與土銀、華銀、彰銀、臺企銀及民營 中信銀、永豐銀、上海商銀、將來銀行等共9家銀行,針對黃金代幣 化進行PoC(概念驗證)實證,預估年底前提出驗證可行性結果。
|
| 17 |
以房養老核貸 突破1萬件 |
摘錄經濟A 12 |
2025-10-16 |
據金管會2025年9月底統計,16家國銀承做「以房養老」累積核貸件數首度衝破萬件到1萬14件、核貸額度583億元,各季增372件和25億元,季增件數與額度量均改寫史上同期最佳戰績。
銀行圈指出,以房養老重拾成長動能有三大主因,一、今年房市交易冷,老人房子難賣,乾脆拿房子換退休金,二、房價一路漲,房子估值攀升,尤其是雙北房價漲多,拿房子可以換更多退休金。
最後是行庫都配合政策任務,連以房養老都設考核目標,以房養老也不計入72-2條不動產放款限額天條,讓行庫無後顧之憂。
據統計,累計前三季前六大行庫新增核貸件數961件,占全體新增貸1,033件的93%,再以核貸額來看,新增核貸額66.2億元,占全體新增核貸74億元的89%,其中以合庫件數和核貸額各增加273件、21億元都逾四分之一強。
若以第3季單季來看,則以土銀單季季增154件、7.5億元居首,合庫季增74件、5.8億元次之。
一家銀行主管坦言,即便行庫有政策任務,但隨高齡化社會,老人自主意識抬頭,想以「房」養老,取代以「兒」養老,接受度提升,再加上房價漲,拿房子換養老金,養老金也變多。
例如雙北房子估值從2,000萬,拉高到2,400萬元,若以六成核貸成數來看,就可多貸240萬元,以60歲、領取30年、平均年息2%來估算,平均每月可多領約8,000元左右的養老金。
各銀行是在2015年底開辦「以房養老」,前兩年因銀行陸續加入、業績快速成長,隨老人有土斯有財、留房給子女等觀念根深,加上民營銀行考量老人長壽、不動產跌價、及利率風險,如今僅剩六大行庫撐起一片天。
這六大行庫是臺銀、土銀、合庫、第一銀、華南銀和台企銀。數據顯示,2025年9月底光這六大行庫承辦以房養老件數達9,703件、核貸額553億元,占整體以房養老業務97%。
這也意味著其他十家銀行承辦以房養老的業績持續低迷,這十家中有六家業績全部「原地踏步」。
|
| 18 |
公股銀信用卡 全面減碳排 |
摘錄工商A 11 |
2025-10-16 |
因應永續及淨零的全球趨勢,公股銀行發行信用卡時,檢視信用卡 整個生命循環包含製造、發行、運送、使用直到廢棄等各階段的碳排 放量,透過購買碳權的方式抵銷碳排量,以達碳中和目標。兆豐銀行 統計,截至2024年底累積發出超過133.5萬張碳中和信用卡,估計可 減少143公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1.2萬棵樹每年可吸收的量體。
兆豐銀表示,兆豐自2020年起發行的信用卡皆取得ISO 14067碳足 跡和ISO 14046水足跡認證,並取得環境部碳足跡標籤。每張信用卡 生產的產品碳足跡約800公克二氧化碳當量、磁條信用卡為380公克二 氧化碳當量,透過買入碳權的方式,通過PAS 2060碳中和標準,讓每 一張信用卡都升級成為碳中和信用卡。
臺灣銀行於2024年3月透過碳權抵換,完成2023年度發行的信用卡 碳中和,取得PAS 2060碳中和查驗,為該行的第一個碳中和案件,並 於2025年5月完成感應式信用卡碳中和第三方查證,成為全國首家獲 得ISO 14068-1感應式信用卡碳中和查證的金融機構。
臺銀指出,未來將更致力減碳,除採用可回收的材質減少廢氣排放 ,並透過推廣電子帳單及授權自動扣繳等方式,減降產品使用階段的 碳排放量。
第一銀行統計,環保、公益類信用卡每張碳足跡約500~900公克二 氧化碳當量,截至2024年底發卡量共29萬1,842張,占整體流通卡數 比例近2成。一銀信用卡同樣通過碳中和、減碳標籤雙重認證,在卡 片製作過程使用綠電降低碳足跡,並購買碳權抵銷剩餘碳排量;一銀 表示,除透過綠色、公益信用卡刷卡金額固定比率提撥的刷卡金,推 動環保及公益活動外,更於2023年起在iLEO App新增信用卡「消費碳 足跡查詢(Carbon Calculator)」功能,提供卡友了解每月刷卡消 費碳排放量,為第一家推出此功能的公股銀,截至2024年底共計3萬 3,983位客戶啟用該功能。
|
| 19 |
故宮百年紀念金銀條塊 上市 |
摘錄經濟B1版 |
2025-10-15 |
迎接國立故宮博物院2025年成立百年,臺灣銀行昨(14)日推出「故宮百年紀念金銀條塊」系列商品,該行董事長凌忠嫄、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黃永泰、中央造幣廠廠長葉牧青共同主持上市發表會。
三強聯手將故宮典藏文化藝術瑰寶,以中央造幣廠精湛的鑄造工藝完美再現,打造極具收藏價值的貴金屬珍品,不僅是對故宮百年傳承的致敬,更象徵「寶庫走向金庫」,結合文化藝術、工藝與金融輝煌之獻禮。
臺銀此次發行3款紀念金銀條塊,設計靈感源自故宮國寶與文物,各擁獨特魅力,凝聚藝術價值,更承載富貴吉祥與世代綿延的祝福,包括一、以翠玉白菜為主題的福祿百財1英兩紀念金條,融合清乾隆年間「粉彩福祿壽葫蘆瓶」圖案,重量1英兩(31.1公克),限量1,000條,售價15萬2千元。
二、連年有餘2台錢紀念金條,設計取材清乾隆年間瓷器國寶「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重量2台錢(7.5公克),限量1,500條,售價3萬9,800元。
三、龍傳萬代3英兩紀念銀條,重現明永樂年間青花瓷名品「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重量3英兩(93.3公克),限量2,025條,售價1萬2,900元。
臺銀及故宮博物院同步限量發售(福祿百財不單獨銷售,需與連年有餘、龍傳萬代3款成套購買)。
|
| 20 |
金銀價格再衝新高 |
摘錄經濟A4版 |
2025-10-15 |
國際金價與銀價14日盤中同創歷史新高,金價向每英兩4,200美元邁進,銀價則因倫敦市場軋空壓力趨緩,在衝破每英兩53美元後大幅回落。美銀(BofA)和法國興業銀行13日都調高金價目標,預估黃金明年將漲至每英兩5,000美元。
彭博資訊報價顯示,紐約黃金現貨14日一度大漲1.7%觸及每英兩4,179.70美元,稍後漲幅收斂。紐約白銀現貨一度漲2.2%至每英兩53.5463美元,之後隨部分投資人落袋為安,緩解倫敦市場軋空壓力翻黑,跌幅一度超過3%,失守51美元。
臺銀昨(14)日推出「故宮百年紀念金銀條塊」系列商品並舉辦上市發表會。臺銀董事長凌忠嫄建議,黃金可長期持有、逢低買進。
「黃金王子」臺銀貴金屬部經理楊天立表示,這次波動的確進入超漲區,隨時可能拉回,回檔幅度估200至300美元。但整體避險為主導行情推動黃金長期趨勢未變。
|